requestId:6883669ad85bc5.12081914.
扶貧扶志又扶智——我省教育脫貧攻堅成就巡禮
青海省教育廳供圖
教育優先,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氣質;包養網上好學,是老百姓世世代代最美好的期盼。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扶貧扶志又扶智必然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題中之義。
2016年以來,我省持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包養網全面改薄”工程和高中包養網攻堅計劃,資金投入、項目建設重點向貧困包養網地區傾斜,貧困地區基本辦學條件顯著改善,累計投入貧困地區教育建設項目資金143.8億元,建設校舍342.5萬平方米。高校招生政策包養網心得向貧困地區傾斜,累計安排省內高職精準扶貧招生計劃8375名,本科扶貧、藏區、生態三個省級專項招生計劃1950名。支持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舉辦全省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就業專場招聘會,貧困家庭學生就業簽約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資助全覆蓋,全面改薄,支教下鄉,技能培訓……一幅幅教育扶貧的感人畫面,展示著青海教育扶貧工作的艱辛和成就,也讓老百姓感受著黨和政府的長期包養關愛和溫暖,分享到了教育和社會進步帶來的成果。
資助全覆蓋,不讓一個學生因貧而失學
“讓孩包養管道子們都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再也不要出現因拿不出學費放棄上學或中途輟學的事件…包養網…”這些來自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早期愿望已經變成現實。
為了解決農牧區貧困學生因家包養價格庭經濟困難帶來的上學費用難題。我省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地域全覆蓋、階段相包養網銜接的教育資助體系。
克服省級自有財力非常薄弱的困難,從2016年春季學期起,對西寧、海東兩市貧困家庭學包養金額生和六州所有學生實施15年教育資助政策。2017年將西寧、海東兩市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殘疾學生及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納入15年教育資助政策范圍,取消義務教育學包養校社會實踐及校外活動收費項目。
“初中畢業后,一度想出去打工,幸好趕上免費中職教育,我才能繼續讀書。”西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葉雪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全省各地,有許許多多的學生和葉雪一樣,因為有了助學金的幫助,現在都能踏踏實實地坐在教室里學習。
“目前,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學包養生營短期包養養改善計劃實現貧困地區包養網全覆蓋。全面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對包養軟體疑似失學、輟學適齡兒童少包養故事年逐一摸排勸返,并加強教育教學保障,妥善安置勸返學生,貧困地區輟學率進一步降低。同時,認甜心花園真落實國家助學金和生源地貸款等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部門、社會組包養軟體織、企業個人參與的大學生資助體系。”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全面改薄”,讓學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湟源縣大華鎮中心學校,一排排教學樓房整齊地坐落在山坡上,橘紅色的外墻面給人絲絲暖意。
校長張秉珠說:“原來的校園內沒有一塊硬化場地,道路也都是泥土路。現在,孩子們不僅能在安全舒適的教室里上課,圖書室、實驗室、音樂室、少年宮包養網心得、學生餐廳、包養網男女生宿舍樓一應俱全。”
大華鎮中心學校的巨大變化得益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我省“全面改薄”項目圓包養站長滿收官。5年來,全省累計落實資金75.18億元,下達實施土建項目1858個,建設校舍面積183.57萬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面積340.41萬平方米,以及校園配套附屬設施,配備教學儀器和信包養app息化設備等,使全省中小學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中小學均達到了我省基本辦學標準,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支教下鄉,讓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雖然支教工作結束了,但我的心始終牽掛著青南和那里的孩子們包養俱樂部。2015年9月,我第一次來到玉樹。因為是民族地區,很多孩子的普通話不太好,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有些困難,需要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不斷重復講解。還有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從基礎抓起。”西寧市湟川中學的歷史老師段浩說。
每年我省都要從省內東部地區抽調500名優秀教師赴農牧區支長期包養教。支教老師們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帶到農牧區學校,讓農牧區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包養。
我省還加大國培、省培工作力度,實施《青海省教師三年培訓規劃》,全面加強和改進教師培訓工作。制定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青海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等政策,建設了一支面向貧困地區、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師包養網隊伍。2016年起,全面實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全省有2.1萬名鄉村教師受益。
技能培訓,提升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
因為貧困,許多人在中包養甜心網學階段畢業后,未能繼續接受教育,本應是家庭主包養要勞動力的他們,不僅創業創收難,更無力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針對此,我省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和技能扶貧,統籌社會力量,努力做到培養一個學生、學成一門技能、脫貧一個家庭。
2019年3月15日,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新添堡村51歲的貧困戶孫遷和35歲的嚴積孝“又上學了”。這一次,他們上的不是普通學校,而是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班。他們成為了村里青海新振建筑勞務服務有限公司依托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免費舉辦的砌筑工、抹灰工專業培訓班中的學員。
通過為期7天的培訓,孫遷取得了中級砌筑工技能證書,嚴積孝取得了中級抹灰工技能證書,增強了脫貧包養網就業能力,為實現技能脫貧奠定了基礎。
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康寧說,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困難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工作,對每一名城鎮低保、殘疾、孤兒畢業生都建立檔案,詳細記錄基本情況、求職意向、存在的困難,針對就業幫扶對象的需求和特點,研究制定個性化的就業幫扶方案。
教育,是最基礎、最根本的包養感情扶貧工程,但同時也是一項艱巨、漫長的工程,必須久久堅持,才見功效。我省堅持教育扶貧不放松,嚴格執行國家資助政策,以確保貧困學生不失學為核心,凝聚全社會教育扶貧強大正能量,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確保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