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8a46b5aa3dd5.80796957.
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1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實施“周全兩孩”政策,改造完美計劃生養服務治理的有關情況舉行了發布會。“周全兩孩”的實施意味著在中國實行了三十多年的“獨生後代”政策正式加入歷史舞臺。這項新時期的“計劃生養”基礎國策有哪些新內涵和新意義,會給人們的生涯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什么樣的感化?本期訪談邀請到中國國民年夜學社會與生齒學院院長、傳授,中國生齒學會會長翟振武逐一為您解答。
歡迎您翟院長。
翟振武: 列位中國網網友大師好!
中國網: 很是歡迎您明天做客我們的節目。我們起首關注一下網友們廣泛關心的問題,“周全兩孩”正式實施了,哪些人是合適這個“周全”可以生養第二個孩子的人群?在這個文件正式頒布之前誕生的第二個孩子能否屬于“超生”呢?
翟振武: 兩孩”政策以后,哪些人屬于政策的目標人群?這個目標人群其實是全中國一切的符合法規的育齡夫婦(15到49歲)已婚婦女中,只要一個孩子的,這個人群大要有1.5億人擺佈。但在只要一個孩子的婦女中,有一部門依照現行政策是可以生第二個孩子的,所以要把她們刨除失落。好比在農村地區實行的是“一孩半”的政策。假如農村婦女第一個生養的是女孩,就還可以再生一個孩子;假如第一胎是男孩的話就不克不及再生了,這樣均勻起來叫做“一孩半”政策。所以,在農村的婦女,第一個孩子假如是女孩的話,按現行政策就可以生第二個孩子,只要在現在農村婦女中,第一個孩子是男孩按現行政策不克不及生第二個了,所以,這批人是新的“二孩”政策放開的人群。
還有一部門是在城市里原來不允許生第二個孩子,但有了“單獨兩孩”和“雙獨兩孩”政策,他們可以生第二個孩子,這部門人也要刨除失落。把這兩部門的人刨除,從1.5億人群大要減往5000萬擺佈。所以,“周全兩奇藝果影像孩”政策囊括進來的目標人群大要是9000多萬,這是“二孩”政策實施后今朝看到的,囊括進來的可以來生養第二個孩子的育齡婦女的人數。
您剛才講到在這個政策實施之前生的孩子是不是屬于“超生”,也分兩種情況。在政策實施前原來就允許生第二個孩子的,在這個政策下生完整是合規符合法規的。但在這個政策實施前的九千多萬婦女中,假如有人生了第二個孩子,依照原來的政策她是不克不及生第二個孩子的,所以,在政策實施前生下第二個孩子的(不包含懷孕),顯然屬于計劃外的生養,我們也叫做“超生”。因為任何一個法令政策總有實施的時效和時間,這是一個人為的時間了。1月1號開始實施之前當然就算超生,1月1號之后的就合適現行的法令法規。
中國網: 剛才您提到“育齡”,請問一下“育齡”是怎樣的一個年齡區間。
翟振武: “育齡婦女”在生齒學和心理學上的定義是15到49歲,在這期間婦女處在生養年齡,這是一種標準定義,所以,我們講育齡都是15到49歲。因為15歲,婦女普通來說已經有例假,可以排卵、有生養才能了,到49歲以后大批婦女有停經絕經的情況,所以,均勻來說50歲以上的婦女不再具有心理上的生養才能,所以我們定義在15-49歲。
但現實中這個年齡定得還是比較低。隨著教導發展,我們可以看到良多20歲年夜學畢業的,我們婚姻法規定女性20歲結婚,所以,在15到20歲只要很少的女性真正參加生養行為,所以定義是15到49歲,但事實上在中國絕年夜多數的婦女都是在20歲到49歲之間生養的。
中國網: 雖然國家現在周全放開“兩孩”,但良多家庭特別是一些年夜城市的年輕夫婦,由于生涯壓力比較年夜,生養養育本錢比較高,能夠他們并不愿意真的往生第二個孩子。您認為國家是不是也要更換新的資料相關配套辦法,好比針對您剛才提到的育齡女性的就業問題、生養保險問題、產假及陪產假等一系列的問題做一些更換新的資料,解決這一人群的后顧之憂,讓大師“敢生”第二胎呢?
翟振武: 您說得很對。在年夜城市中良多年輕夫婦面臨任務壓力、支出壓力、住房壓力等等,所以在生養孩子方面有的不愿意多生,有的只生一個,甚至多部門人一個孩子都不生,我們稱其“丁克家庭”。在年夜城市中年輕夫婦的生養意愿下降也是正常的,因為從全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歷道具製作程來說,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隨著人們經濟支出的進步,教導的普及,社會保證水平的進步,人們的生養意愿越來越下降。所以,可以看到在現在的中國城市里的生養意愿就比農村低,這和城市的發展、與現代化進程有親密的關系。
城市里面年輕夫婦生養意愿下降,當然有各方面的緣由,有社會保證退休金和養老保險軌制,就不需求像老一代人“養兒防老”,所模型以生養意愿是下降的。隨著城市化發展過程,生養意愿能夠還會進一個步驟下降。
第二,還有相當一部門人在現在的條件下依然想生養第二個孩子,但現實的任務壓力和生涯壓力使得他們不敢生。因為在參展城市里和在農村里紛歧樣,生第一個孩子要花費良多的精神,生養、照顧、培養孩子成長,占了良多的時間,在任務上會遭到必定的影響。假如再生第二、第三個孩子就會占用更大批的時間,所以,任務壓力、就業壓力、本身發展的壓力都很年夜。
現在在招工就業當中,有的年輕女性其實還是遭到良多不公平的待遇,好比良多單位愿意招收男性,不愿意招收女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來女性只生一個有的處所都有就業的歧視,現在還要生兩個,還要再培養、撫育孩子成長,就業方面面臨很年夜的壓力。包含她本身的發展,時間上就有了競爭性,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在任務和職業發展上投進的時間和精神就會更少,在生涯上當然也會有很年夜的壓力。
翟振武: 在城市里養育一個孩子的生涯本錢還是要比農村高得多,特別是在年夜城市中本來就很高,隨著今后經濟社會的發展養育本錢還會越來越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支出壓力也會很年夜。養育一個孩子住房面積小一點就可以了,假如再生第二個孩子屋子還要更年夜一些。還有照顧孩子的時間,城市里節奏比較快,要按時高低班,而農村種地沒有定點了,所以,這種情況下(城市里養孩子)就需求人來照顧,需求白叟來照顧或許需求幼兒園的支撐。所以,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生養本錢越來越高,需求的各種資源越來越多。在中國疾速城市化的過程中,城市婦女的生養意愿在不斷下降,並且生養孩子面臨的壓力和困難也比較年夜。在這一方面,國家可以做良多方面的任務來支撐、鼓勵、幫助婦女能夠實現本身的生養意愿。
好比,現在生第二個孩子也會延長產假,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第二,在生養保險方面也會繼續進步力度。婦女生養總要有資金方面的收入,我們有“計劃生養”的保險,參加了保險以后現在能有必定的補償,當然還是應該繼續進步補償力度。第三,對于婦女就業的保護政策要落實。第四,公共服務的供給要及時跟上。好比生養,醫院要年夜規模投資,使生養第二個孩子能獲得很好的醫療保證,不要生孩子建卡都建不上,甚至要到各個醫院、私家醫院往生孩子。第五,我們的托兒所、幼兒園還要年夜規模的樹立起來。五六十年月的中國婦女一人生四五個孩子,這樣還是都有托兒所、幼兒園上,離家也近,但現在城市里的托兒所和幼兒園沒有達到遍地都是的水平,所以還是有很年夜的困難。
所以,方方面面應該提出更多的辦法,能夠支撐、幫助、鼓勵婦女“怎麼了?”藍沐神清氣爽。依照本身的愿看生下第二個孩子。
中國網: 我們剛才聊了“敢不敢”生的問題,還有“能不克不及”生的問題。在我國合適“周全兩孩”政策的育齡婦女有9000萬擺佈,但此中60%在35歲以上,50%是在40歲以上,屬于高齡產婦。在生養風險和服務方面都面臨著比較年夜的挑戰場地佈置,甚至會直接影響“二孩”誕生的數量與質量,您若何對待這一問題?
翟振武: 這個問題在中國很特別,因為我們有”計劃生養“,我們的生齒結構有凹有凸,并不服滑。在六十年月和七十年月前半期誕生了相當年夜一批人,當時一年的誕生生齒大要是2500萬,最高是1963年誕生了2900萬人。到了1975年以后,誕生人數敏捷降落。現在我們看到的9000多萬育齡婦女中能夠生“二孩”的目標人群中年紀年夜的比較多,40-49歲只要10個年齡組,但這個組大要占到9100萬人群的50%,將近有4500萬人是40歲以上的,這反應了我們在六七十年月誕生的人群特別年夜。而年輕人群的人數就少一些,從15歲到29歲這15個年齡組的人才占到9100萬的50%。所以,在“周全兩孩”政策的目人形立牌標人群中,年紀年夜的偏多。
您剛才說到的這個數字,統計研討的結果,35歲以上的占到60%,40歲以上的占到50%,這些人還處在育齡期內,心理上可以生孩子。但隨著年紀越年夜,生養風險也會越年夜,高齡產婦的生養風險,像高血壓、心臟病方方面面的風險都會比較年夜。在這方面,我們的婦幼保健領域和醫療領域要進步服務質量,能夠確保這些婦女平安的生下第二個孩子來。下降風險,從技術上是能夠做到的。有高齡產婦甚至是45到48歲的婦女生了第二個孩子,有這個先例,是可以做到的。在全國層面上醫療服務的質量和程度要進步,年夜幅進步保證。人類輔助生養的醫療技術還比較成熟,包含試管嬰兒,在解決不育不孕癥方面我們的醫學進步還是很快的。所以,只需有興趣愿的話,絕年夜多數的婦女還是能夠生出第二個孩子的,但確實是在醫療保證、平安和下降風險方面,我們需求大批的投進,未來幾年要鼎力加強這些方面的任務。
中國網: 在醫療中婦產科的壓力長短常年夜的,除了婦產科之外,兒科年夜夫的問題也比較嚴峻。因為兒科年夜夫自己在我國就屬于供不應求的情況,“周全兩孩”會使得這種現象加倍嚴重。您認為有什么樣的辦法能夠緩解這一牴觸,讓兒科年夜夫的供求關系適應當今的新形勢?
翟振武: 這是“周全兩孩”實行之后我們面臨的第二年夜壓力,第一年夜的壓力是孩子要生出來,接生,未來我們會面臨一個小的誕生飛騰,現在一年大要生1600萬,將來會到2000萬,這對我們的接生才能就是宏大的考驗。
接生之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要到醫院里,需求各種各樣的醫療服務,這時候兒科醫生就是我們要面臨的第二個宏大的挑戰。在中國的現狀,恰好是婦幼保健藍玉華連忙點頭,道:“是的,彩秀說她仔細觀察婆婆的一言一行,但看不出有什麼虛假,但她說也有可能是在一起的時間太和兒廣告設計科醫生都比較缺少。我們的婦幼保健才能,經過這些年,才能進步了,質量程度也有很年夜的進步包裝設計,但依然缺乏。兒科醫生加倍缺乏,這里面的緣由是多方面的。
一是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兒科醫生專門的培養需求從年夜學開始,經過七、八年的時間,現在人才培養體系缺掉,我們沒有兒科專業的年夜學生,都混雜在一路叫做臨床醫學專業。臨床醫學專業的人將來可以從事兒科,也可以從事婦產類,也可以從事內科,因為比較通用,選擇度也高了,專業的兒科年夜夫反而就比較少了。
二是專業的緣由,我們的兒科在過往這么多年的體制下,兒科醫生支出比較低,兒科在醫院里獲取利潤的才能也是比較弱的。兒童能吃幾多藥呢,它和別的病,像搭一個心臟支架的情況還是很紛歧樣的。所以大批的醫生也流掉了,需求還是很茂盛的。
所以,兩個方面,一是人才培養缺乏,二是現在的機制下整個兒科比較單薄。“周全兩孩”政策放開以后,我們會面臨新的誕生飛騰,過幾年兒童的數量就會年夜年夜的增添。我覺得這恰好是我們今朝的一個短板,兒科的樹立和擴容,兒科醫生的加快培養應該是當務之急。
當然培養還需求很長的時間,但現有的醫生當中,可以調劑、轉行、疾速學習,盡力敏捷擴年夜兒科醫生的隊伍,擴年夜兒科醫療保證的才能,才幹使“周全兩孩”政策落實得更好,也能讓億萬育齡婦女能夠安心、順利、平安的生出和養育本身的孩子。
中國網: 剛才我們聊到了一些網友廣泛關心的話題,現在我們回到政策自己,為大師沈浸式體驗解讀一下政策。“周全兩孩”已經正式實施了,我們了解在2008年國家就發布了關于生養政策調整“三步走”的計劃和思緒:第一個步驟是“雙獨兩孩”,第二步是“單獨兩孩”,第三步就是“周全兩孩”。您覺得現在正式奉行“周全兩孩”是不是一個比較恰當和成熟的時機呢?在2015年您也預言過,“周全兩孩”政策最將近在2016年年頭實行,2016年才剛剛開始就正式實行了,是不是策展幾多有一點刻不容緩的感覺?
翟振武: 現在實行“周全兩孩”政策是經過沉思熟慮的,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考慮、論證提出的政策。您剛才說從2008年國家事實上就開始了生養政經典大圖策比較年夜規模的調整,在2008年之前我們生養政策也進行過調整,只是沒有惹起新聞界和群眾這么年夜的關注,我們只是把一孩和二孩之間的間隔在全國撤消了。以前農村地區可以生兩個孩子,但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的生養時間有間隔,多數地區策展規定間隔四年以上。包含現在北京市的生養條例,生第一個孩子和第二個孩子也是必須間隔4年以上,這是以前的條例。
從2000年以后一向到2008年擺佈,大要全國20個省就把生養間隔政策撤消失落了,這也是生養政策的一個調整。有些省雖然沒有明文撤消生養間隔,但其實也變相撤消了限制。好比北京市規定第活動佈置一個孩子和第二個孩子間隔四年以上或許女方28歲以上,就是說你滿足此中任逐一個條件,第一個孩子生完再生第二個孩子要間隔四年以上,或許女方只需達到28歲以上生第二個孩子就不消管間隔。在北京這樣的城市里,良多婦女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已經快28歲甚至28歲都過了,所以生養間隔對這些婦女并沒無限制感化,這個政策在2000年以后就逐漸開始了。
到了2008年以后逐漸開始啟動生養數量調控的政策,先是“雙獨兩孩”,然后是“單獨兩孩”,最后是“周全兩孩”,這是一個連續、平穩、慢慢推進的過程,而不是一會兒把生養政策從原來的“一孩”政策一會兒調整到“兩孩”政策,防止年夜起年夜落,走了一個慢慢的“三步走”方針。從“雙獨兩孩”到“單獨兩孩”到“周全兩孩”,這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保證了我們生養人數平穩的變化。
翟振武: 在2013年“三中全會”提出實施“單獨二孩”政策,當時讀一下“全會決定”就可以看到,這句話之后緊跟著一句話,“繼續調整完美生養政策”,內涵就是“周全兩孩”。所以,應該說在兩年以后,周全放開“二孩”政策,對清楚情況的人來說不應該覺得不測。因為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繼續調整完美生養政策,當然很明顯就是指“周全兩孩”政策。所以良多人在“三中全會”后問“周全兩孩”政策什么時候有時間表,因為有中心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我個人覺得事實上醞釀、討論、研討的過程是一氣呵成的,設計考慮“單獨兩孩”政策的時候已經考慮了“周全兩孩”政策,整個這個政策是一個體系過程,都已經考慮到了。
所以,當時說過了幾年,大要在“十三五”期間“周全兩孩”政策就可以實施了。2016年正好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所以,我覺得這是經過沉思熟慮有計劃的,不應該覺自得外,既不覺得太快,也不覺得太遲。假如清楚情況,能夠2016年“周全兩孩”政策的實施時機還長短常好的玖陽視覺。因為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有一個誕生岑嶺,這個岑嶺在2016年會比較高一些,因為要受孕懷孕2015年不會有太多的孩子誕生,到2016年會更多一些,2017年也會有。
“周全兩孩”政策在2016年開始實施展場設計,真正第一批的孩子應該是在2017年下半年誕生,而真正的誕生岑嶺應該是在2018和2019年,所以這兩個誕生岑嶺錯開了。“單獨兩孩”政策實現了本身的平穩過渡和錯峰效能,接著“周全兩孩”政策順理成章,瓜熟蒂落的實施。這還是一個設計得很完美,慢慢“軟著陸”的過程。
中國網: 國家在生養政策調整的過程中還是比較成體系和長遠、周全地考慮的。
翟振武: 這不是拍腦袋就決定的。經過了一百多場的論證,征求了幾百名專家的意見,進行了調研,經過了論證和研討。這是展覽策劃一個年夜的政策,觸及到億萬群眾和家庭。
中國網: 新修訂的《生齒與計劃生養法》中是規定“倡導”一對夫妻生養兩個孩子,而在最新出臺的《關于實施周全兩孩政策改造完美計劃生養服務治理的決定》中,把“倡導”改為了“周全實施”。雖然這兩種說法的內涵與意思基礎分歧,但措辭上的細微變化能否也體現了政策傾向上的一些改變呢?
翟振武: 我覺得沒有改變。因為中心新發的決定,事實上它草擬孕育過程比較長。在那個時候就是“實施”“周全二孩”政策,而不是“倡導”,在“五中全會”公報上也是實施“周全兩孩”政策。“五中全會”公報以后,在修正《生齒與計劃生養法》的時候,大師看到的詞句是“倡導一對夫婦生養兩個孩子”,是修正的時候繼承了原來的法令條文,原來寫的是“倡導一對夫婦生養一個孩子”,現在把“生養一個孩子”改成了生“兩個孩子”,所以“倡導”還是在的。當然在法令上講的是“倡導”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如果“倡導”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當然在政策上規定就不克不及生第二個孩子。“倡導”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當然政策就要有新的規定,也不克不及生三個孩子。所以,在中心比來下發的“決定”里“周全兩孩”政策的品牌活動實施,我認為基礎精力是分歧的,這是具體政策的安排,而法令是指普通法令條文反應的這樣一種傾向和精力。我國從當時倡導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現在走向倡導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中心的決定是具體的決定安排,我覺得在精力實質上沒有太年夜的變化。
中國網: “周全兩孩”的實施,意味著在中國實行了三十多年的“獨生後代”政策正式加入歷史舞臺,您若何評價這項極具“中國特點”的政策在歷史當中所飾演的腳色、發揮的感化和獲得的結果?是不是奉行了“周全兩孩”就意味著“計劃生養”的時代已經過往了呢?
翟振武: 第一,我們講“獨生後代”政策,現在良多人講“獨生後代”政策加入了歷史舞臺,假如這樣來評判的話,我覺得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在1980年,中心發了一封對全體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公開信,號召黨員、團員一對夫婦生養一個孩子,我們從1980年起黨和國家實行的是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的政策,當時這個請求在城市里大要能夠達到95%,農村能夠達到90%,一對夫婦生養一個孩子。
良多人都認為從那個時候中國開始了“獨生後代”政策的時代。但事實上到了1984年,中心又下發了一個關于計劃生養的文件,叫做《中共中心的七號文件》,在那里面實際上對生養政策進行了很年夜的調整。農村年夜部門地區重要是漢族地區都變成了“一孩半”政策,已經改變了一對夫婦生養一個孩子的政策,在城市里還是維持了一對夫婦生養一個孩子的政策。1984年經過年夜的政策調整以后,應該說中國的生養政策是“一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兩孩政策”“三孩以上政策”的多種政策組合的“計劃生養”政策體系。所以,應該說是幾種政策都有的混雜的體系。
好比,從1984年一向到2012年、2013年“單獨兩孩”政策之前,我們重要的政策是“一孩政策”,覆蓋整個中國生齒35%,重要是在城市地區實行。所以,新聞媒體和普通能發聲的人都說現在實行的是“一孩”政策。這些人中城里人能夠比較多,所以只能生一個孩子,但其實“一孩政策”在中國只覆蓋了35%的生齒。“一孩半”政策覆蓋了53%的生齒,重要是漢族農村地區。還有“兩孩政策”,在全國大要覆蓋9.3%的生齒,重要包含少數平易近族地區、深山區和貧困地區,占到生齒將近10%。別的還有百分之零點幾,實行的是“三孩”以上的政策,重要包含少數平易近族中的牧區和少數平易近族聚居區的農村,像西躲的農村就沒有“計劃生養”政策。
不過,確實“獨生後代”政策和倡導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的焦點思惟是在“周全兩孩”之前的重要思惟。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到“周全兩孩”政策,確實意味著“獨生後代”政策和“獨生後代”政策的精力所圍繞的這樣一個政策體系已經結束了,現在一切的符合法規夫婦都可以不受拘束的來生養兩個孩子。這是一個嚴重的變化,也是一個時代的嚴重的變化。當然這個變化不是從明天忽然一會兒結束或許開始的,也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應該說從1984年慢慢過渡,到明天應該說是“獨生後代”政策和思惟構成了這樣一個政策體系,加入了我們這段歷史。
翟振武: “獨生後代”政策的加入也有良多緣由和必定性。倡導一對夫婦生養一個孩子和提出“獨生後代”的政策的當時,是因為生齒增長很是快,生齒形勢很嚴峻。當時一年誕生的生齒是2800萬,高的時候2900萬,刨除逝世亡生齒,一年凈增長生齒達到2300到2500萬之間,凈增長的生齒比現在澳年夜利亞的全國生齒還要多,所以,對當時中國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壓力很是年夜。在那個時候,國家實行“計劃生養”政策或許說是“獨生後代”政策,當時就很明確的表現,“倡導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是暫時的政策,因為生齒形勢嚴峻。當這種嚴峻的形勢扭轉了,就可以實行分歧的生齒政策了。所以,當時這個政策的提出是為了克制生齒過快過猛的增長,並且還說得很明確,這個過程大要需求30年,30年以后我們的生齒形勢緩解了就會實行分歧的政策。從1980年、1981年到2013年“單獨兩孩”開始實行正好30年多一點,到2015年實行“周全兩孩”30年多一點的時間。應該說“周全兩孩”的政策,要說從孕育,30年前就埋下了孕育的種子,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