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815ead9adf69.09812495.
地區生產總值、工業開票銷售等重要經濟指標持續多年居全市首位;扛起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城市及長江、運河沿線城市的使命擔當,堅守綠色發展,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100%……曾有“江北第一縣”美譽的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在新時期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都新實踐,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龍川大地高質量發展“活力澎湃”
今年4月20日,計劃總投資112億元的揚州納力新材料平面設計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在揚州市江都區正式開工,全面達產后預計每年可實現開票銷售199億元,創造稅收24億元。
這家公司專業從事的先進新型復合集流體產品研發和生產,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目前已獲得500多項專利。”公司相關負責人毛俊說,相比傳統的銅箔鋁箔集流體,復合集流體在阻燃安全性、提升鋰電池壽命及續航里程、節省資源等方面更具優勢。
江都古稱龍川。記者在江都調研看到,該區錨定重特大產業項目和集群項目招VR虛擬實境引落戶,不少省市重大項目紛紛開工,呈現出攤位設計強勁的發展勢頭。“重大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江都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林永貴說,2022年,全區累計簽約44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總投資達495億元。2023年,6廣告設計0個省、市重大項目已全模型部開工,推進順利。
江都曾有“江北第一縣”的美譽。“當時鄉鎮企業鋪天蓋地,工業經濟門類齊全,‘東車西綢、南船北油’享譽全國。”江都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衛國文說,在敢為人先、敢想敢干的奮斗精神引領下,現在江都已建立“4+4”的現代產業體系,即特鋼船舶、高端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4個主導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航空4個高成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始創于19啟動儀式56年的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是江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據公司副總經理童娟介紹,公司是中國鍛壓機床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從最初的機床產品制造方,已發展為國內領先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金屬板材加工解決方案供應商,規模效益在中國鍛壓機床行業穩居前三,獲得“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榮譽稱大型公仔號。
“公司非常重視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7%以上,與東南大學等都建立了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童娟說,公司計劃再投資20億元,可年新增銷售收入40億元,入庫稅收2億元。
傳統產業煥發新光彩,新興產業也如雨后春筍競相迸發。成立于2021年的江蘇派萊特VR虛擬實境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研發FRP、生產、銷售高端蒸發鍍膜機、等離子源、直接光控控制系統等。“原來這一領域主要是日本和德國占領市場,日本設備一臺就要400多萬元。”公司董事長劉年生說,公司產品一臺僅需30道具製作0萬元左右,2022年公司營收2000多萬元,2023年預計可達6000多萬元。
長青農化創成省級信用管理示范企業;金陵鼎衡獲評國家展覽策劃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在全市唯一獲場地佈置批建設全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在科技創新驅動下,江都高質量發展呈現出蓬勃的活力。
優質營商環境助企業“賓至如歸”
“‘云踏勘’實在是太方便了,我們在工地通過視頻就完人形立牌成了現場踏勘。”10月17日下午,揚州志海機械傳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在江都區行政審批局領取了《不動產權證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據江都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郭宜宏介紹,工程建設項目“云踏勘”是以遠程視頻踏勘替代傳統人工現場核查,突破審批工作時間、空間限制的智能審批服務新模式,極大方便了企業。
“云踏勘”是江都行政審批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行政審批局建立了投資項目“包裝盒一站式”服務中心,為企業重大項目提供“店小二”服務,實現“容缺審批”“信用承諾制”等方式,一般工業項目審啟動儀式批整體提速50%以上,項目報審時間平均節約3個月以上。
為了以良好的營商環開幕活動境保障企業的快速發展,平面設計江都區出臺“助企紓困展場設計20條”,累計辦理留抵退稅、減免緩稅等27.4億元,兌現涉企獎補資金3.9億元;成立全省首個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服務中心,“一企一策”提供定向貸款、應急轉貸54.2億元……
創新驅動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江都區先后出臺“科創20條”等系列政策,近三年落實科技稅收優惠減免達14.25億元,覆蓋企業650家,發放“蘇科貸”6700多萬元。
針對部分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等突出問題,江都區科學技術局局長王祥說VR虛擬實境,江都將更多中小企業納入科技普惠性政經典大圖策體系,全年可及稅收減免超5億元。同時,深化科技人才“揭榜掛帥”,全年達成產學研合作150項,引培科技人才100名以上。
“進了江都城,就是江都人。在江都有一種家的感覺。”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廣告設計公司負責人說,得益于江都的良好營商環境,公司長期深耕江都,2022年公司實現開票銷售165億元,入庫稅收1.91億元,將再上年產400萬噸二期產能提升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
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縣域經濟典范城市
2022年7月,祥裕生態園AR擴增實境藝農莊獲得全省首筆“GEP生態價值貸”300萬元,同年12月,亨達(揚州)水務有限公司憑取水權許可證獲得全省首筆“水權貸”500萬元。這是江都破解生態產品“抵押難”“交易難”、探索綠色金融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取得的新突破。截品牌活動至目前,江都區已累計發放“G大圖輸出EP生態價值貸”“水權貸”9420萬元。
“我們成功地實現了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換,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體現。”江都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徐仕明說。
江都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記者在長江岸邊的三江營生態涵養區看到,草木茂盛,景色宜人,不少市民和游客觀光休閑。“原來這里是混凝土攪拌站、瀝青攪拌站等,十分雜亂。”江都開發區建管局局長朱紅波說,江都區為了加強長江大保護,對原址進行拆遷,種上水杉、櫸樹等林木奇藝果影像和草沈浸式體驗皮,長江岸線的面貌煥然一新。
徐仕明介紹,江都已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推進展場設計淮河流域入河(湖)804個排口整治,全區1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100%。作為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江都目前已建成4個省級重要濕地,基本形成100公里重要水體生態環線。
作為制造業重鎮,江都區部分傳統產業曾面臨環保問題。江都區開展電鍍廠、化工整治等,成功實現綠色轉型。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樊川鎮、小紀鎮就發展起了氧化鋅、粉末涂料產業,成為全國氧化鋅最大生產基地、粉末涂料行業發源地,但也帶來污染問題。為扭轉這一局面,江都區堅決關停氧化鋅企業42家、粉末涂料企業140家,同時實施集聚發展,走出了一條污染企業整治的新路徑。
此外,江都區積極開展綠色化改造項目,并培育綠色工廠。2022年,單位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1年下降4.56%。中遠海運等創成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安全舞臺背板監督部部長劉繼華說,公司設計生產的純電動力的集裝箱船,將大大降低碳化物、硫化物等排放,同時公記者會司鋼材綜合利用率達95%大圖輸出,鋼材回收再利用率達98%。
“江北第一個財FRP政收入億元鎮、首家產值過億元的鄉鎮企業,折射的是江都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昔日輝煌。”江都區委書記朱莉莉說,通過近年來的努力,江都已經蓄勢蓄力,全區上下正緊緊圍繞“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廣泛開展“踐行囑托建功‘好地方’”實踐活動,全力重振“江北第一縣”輝煌,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都新實踐,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典范城市。
(本報記者劉兆權 沈汝發)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