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6b9655bb59d0.89537612.
北極星包養網氫能網獲悉,4月21日,成都會國民當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市當局2025年重點任務分工計劃的告訴,文件指出,加速壯年夜人工智能、高空經濟、新型顯示、綠色氫能、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軌道路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氫能發展“六年夜工程”,綠色氫能產業規模增長20%以上。
相關鏈接:成都:2025年綠色氫能產業規模擬增長20%以上、《關于發展氫能產業助力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提案答復、四川成都會2024年綠色氫能產業擬支撐項目公示
詳情如下:
成都會國民當局辦公廳關于印發市當局2025年重點任務分工計劃的告訴
各區(市)縣當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有關單位:
《市當局2025年重點任務分工計劃》已經市當局批準,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成都會國民當局辦公廳
2025年4月17日
市當局2025年重點任務分工計劃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預期目標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7%以上。(牽頭單位包養:市發改委)
2.第包養價格一產業增添值增長3%以上。(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3.第二產業增添值增長6%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市住建局)
4.第三產業增添值增長6%以上。(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以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6.社會消費品批發總額增長5%以上。(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7.外貿進出口總額堅持規模穩定。(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8.常住生齒城鎮化率達到81%以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9.城鎮調查掉業率把持在5.5%擺佈。(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10.處所普通公共預算支出增長2%。(牽頭單位:市財政局)
11.居平易近支出增長和經濟增長基礎同步。(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
12.居平易近消費價格漲幅2%擺佈。(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重點任務任務
一、聚焦落實戰略任務擔當時代任務,加力做年夜做強做優城市焦點能級、更好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年夜局
13.打造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的主要承載地,主動承接集成電路、航空航天、醫藥安康、主要裝備及零部件、軟件及數據等關鍵產業備份,爭取布局建設戰略年夜通道、科創年夜平臺。(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14.深刻服務“五區共興”,加強與省域經濟副中間一起配合,摸索“總部+基地”“設計+轉化”等區域好處分送朋友形式。(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5.建強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等效能平臺,支撐兄弟市(州)應用成都資源縮小本身競爭力,深化成阿、成甘飛地園區建設,扎實做好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6.凸起“六個加倍重視”,加速推進新一批實施計劃、一起配合協議和50項一起配合項目事項,實施共建雙城經濟圈嚴重項目36個、完成投資280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7.共建國際性綜合路況樞紐,加速建設成渝中線高鐵、成渝高速公路擴容等直連縱貫項目。(牽頭單位:市路況運輸局)
18.開行成都經開區至重慶果園港公水聯運班車800次以上。(牽頭單位:市路況運輸局)
19.打造“亞歐年夜通道、成渝雙樞紐”brand。(牽頭單位:市港口物流辦)
20.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刻實施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培養晉陞三年行動,聯合舉辦成渝軌道路況產業供需對接會,配合布局衛星互聯網、生物制造、新動力等重點產業,布局建設成渝雙城高空經濟走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21.共建西部科學城,打形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實施成渝科技創新一起配合項目30個以上,高質量辦好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通年夜會。(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22.共建西部金融中間,配合實施金融發展賦能晉陞、金融市場拓展提效等五項行動,聯合爭取申建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牽頭單位:市金融局)
23.聯動舉辦成渝雙城消費節。(主角不相上下,但她卻被當作完美的墊腳石,在各方面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24.聯合發布進境游精品線路12條以上,配合打形成渝國際消費目標地。(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
25.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會,深化天府年夜道科創走廊建設,聯合開展科技結果供需對接活動。(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26.啟動寶成鐵路改革及新建青白江至金堂線包養網項目,買通城際“斷頭路”11條,構建內聯外暢的“一小時路況圈”。(牽頭單位:市路況運輸局)
27.提速建設市域(郊)鐵路成眉線、成德線,構建內聯外暢的“一小時路況圈”。(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28.聯合開展岷江、沱江流域水環境管理。(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29.推動事。高頻平易近生服務事項“異地通辦”“全部旅程網辦”,打形成德眉資公共服務配合體。(牽頭單位:省同城化辦)
30.周全落實總體計劃和五年行動計劃,深刻實施34項改造試點任務,辦好第五屆公園城市論壇。(牽包養網頭單位:市發改委)
31.加速公園城市示范區24個重點片區建設,推進項目集群攻堅和基礎效能擴容下沉,完成投資1300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32.剛性落實“三區三線”管控請求,強化公園城市設計指引,提速推動《公園城市建設評價指南》國家標準研制。(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二、聚焦當好全省經濟發展“主引擎”“壓艙石”,加力擴年夜有用需求、穩住經濟年夜盤
33.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建設國際消費中間城市,擦亮“三城三都”brand。(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34.強化汽車、家居家電、消費電子等商品聯合促銷,接續辦好國際美食嘉年華等活動。(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35.“一區一特點”強化商圈和消費場景建設,支撐春熙路、交子公園等商圈打造全包養女人球時尚消費地標,培養壯年夜更多“百大哥店”。(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36.持續發放“吃住行游購娛”等消費券。(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37.打響全國糖酒會“過完春節過春糖”brand,辦好西博會、成都國際車展等展會活動1000場以上。(牽頭單位:市博覽局)
38.實施進境游玩促進計劃,持續開展“到成都街頭走一走”活動,優化晉陞國際付出、外語標識等方便化服務,開包養網評價設境外熊貓游玩驛站30個。(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
39.推動市內免稅店建成投運。(牽頭單位:錦江區當局)
40.支撐成都年夜熊貓繁育研討基地創建國家5A級游玩景區,持續發布“成都禮物”特點產品。(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
41.辦好第15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年夜會,支撐舉辦年夜型演唱會和音樂節120場以上。(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
42.發揮ATP250成都網球公開賽、2025好漢聯盟全球總決賽等體育賽事的帶動感化,推動體育消費規模達到800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43.鼎力發展文創產業,做強東郊記憶藝術區、成都音樂文創園等空間載體,深刻發掘三國文明、詩歌文明、紅色文明,培養更多像“哪吒”一樣的現象級數字文創IP。(牽頭單位:市文廣旅局)
44.發展壯年夜首發經濟、冰雪經濟、夜間經濟、銀發經濟,舉辦產業園區首秀、首展等活動30場以上,擴年夜“醫美之都”brand效應,支撐新型消費加速發展。(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45.完美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46.營造安心消費環境。(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47.辦好“安家成都”房展會,支撐建設更多“好屋子”,充足釋放剛性和改良性住房需求潛力,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形式。(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48.公道把持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牽頭單位:市規劃和天然資源局、市商務局)
49.強化項目全性命周期治理服務,實施重點項目900個以上、完成投資3300億元以上,推動更多好項目年夜項目破土而出、拔節生長。(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50.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00個以上,推動沃飛長空等項目加速建設。(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51.完成嚴重產業化項目投資1400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52.隨機應變開展城市更換新的資料,實施片區更換新的資料項目27個,積極推進危舊房改革。(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53.抓實城市“里子工程”,新建地下綜合管廊20公里以上。(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54.實施“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44個。(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55.全力推進引年夜濟岷工程,推動李家巖水庫主體工程落成,加速農村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設。(牽頭單位:市水務局)
56.持續建強路況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成溫邛擴容、成汶等高速公路項目,建成投運成樂高速擴容二繞至文山段項目。(牽頭單位:市路況運輸局)
57.提速推進成都站擴能改革和天府站建設。(牽頭單位:市路況運輸局)
58.推動城市軌道路況第五期建設規劃首批項目開工。(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59.深化“蓉品出海”,政企聯動實施拓市場促交通活動,積極摸索“保稅倉+直播”“跨境電商+產業帶+海內倉”新形式,新增外貿實績企業500家以上,跨境電商買賣規模達到1400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60.高質量建設5個國家特點服務出口基地,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擴年夜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文明演藝等進出口,服務貿易規模達到1300億元以上,讓更多成都產品和成都服務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三、聚焦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會、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61.強化戰略科技氣力,健全國家實驗室服務保證機制,積極爭創清潔動力創新中間。(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2.加速建設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間,積極爭創工業無人機國家創新中間,推動跨標準矢量光場等年夜科學裝置完工投用。(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63.建強先進技術結果西部轉化中間等嚴重平臺載體。(牽頭單位:市經信局新經濟委、市科技局)
64.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關鍵焦點技術攻關100項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5.建強16個高價值專利培養中間,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每萬生齒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4.6件以上。(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66.提質建設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支撐高校院所組建校地協同創新平臺20個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7.發揮精準醫學、高端航空裝備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溢出效應,推動科創生態島“四鏈”融會先行先試,創新開展企業找技術、結果找市場“雙向揭榜掛帥”,新增創新轉化服務機構20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8.構建綜合性、專業化的中試服務體系,打造“中試+”結果轉化服務生態,建強西部中試綜合服務平臺,新建中試平臺和概念驗證中間40個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69.實施“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科技結果轉化行動,奉行“科技助理”“科技顧問”等軌制。(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70.開展各類科技結果對接活動400場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71.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形式、新動能,加速推動科技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72.建設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深刻實施頂尖人才及后備人選引育專項和“蓉漂計劃”“蓉城英才計劃”,開展海內引才三年行動,引育頂尖人才25人以上。(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
73.聚焦科技創新和結果轉化,摸索樹立“科技副總”“科技專員”軌制。(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74.圍繞產業發展、園區建設、企業需求,升級人才新政,出臺重點產業人才專項政策。(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各重點產業鏈牽頭部門)
75.深化人才治理授權規范試點、科技人才分類評價綜合改造試點,賦予企業更多人才計劃評審權。(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
76.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會、科教融匯,推動市屬高職院校根據產業發展和就業需求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牽頭單位:市教導局)
77.支撐在蓉高職院校創建本科層次職業年夜學,辦好“少而精”的中等職業教導,依托產業園區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8個,持續遴選一批“產業傳授”。(牽頭單位:市教導局)
78.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勢。(牽頭單位:市總工會)
79.奉行“新八級工”軌制。(牽頭單位:市人社局)
80.做優做強當局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體系,推動基金治理機構在蓉新設優質基金,晉陞私募基金發展能級,強化“資助—種子—天使—創投—產投—并購”全性命周期服務。(牽頭單位:市金融局、市財政局)
81.支撐企業樹立健全研發準備金軌制。(牽頭單位:市國資委)
82.支撐企業采取遠期約定采購等方法開展“訂單式”研發。(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83.推動鏈主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20家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進增長8%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8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進強度達到1.5%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85.健全企業創新積分指標體系,摸索發布“積分保”,完美科技企業排查發現、梯度培養機制。(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86.進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5萬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支出達到1.6萬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四、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力建路人。設制造強市、鞏固實體經濟基礎
87.優化構建“9+9+10”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構成一二三產業協同、年夜中小企業共生、高低游鏈條互補、產供銷環節耦合的蓬勃發展格式。(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88.完美重點產業建圈強鏈機制,摸索“一條產業鏈、一名首席科學家、一批鏈主企業、一套攙扶政策”形式,“鏈長制+專班”推動16條重點產業鏈強鏈延鏈補鏈。(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89.深刻實施科技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展會招商、基金招商、人才招商,積極組建專業甜心寶貝包養網化、市場化的招商團隊。(牽頭單位:市投促局)
90.辦好“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年夜會、跨國企業成都園區行等嚴重活動。(牽頭單位:市投促局)
91.支撐舉辦“圈鏈融會”活動40場以上,引進嚴重產業化項目450個以上、協議總投資增長10%以上。(牽頭單位:市投促局)
92.一個一個項目做實後期任務、做好要素保證,推動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93.落實制造強省建設安排,分級分類推動14個國家級、20個省級產業集群提質增效,規模以上工業增添值增長6%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包養合約
94.鞏固晉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安康、新型資料、先進動力、綠色食物等特點優勢產業能級。(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95.推動比亞迪半導體、通威五期等項目完工投產,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營業支出達到1萬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96.加速壯年夜人工智能、高空經濟、新型顯示、綠色氫能、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軌道路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97.深刻落實“人工智能+”行動,高質量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創新應用先導區,力爭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98.實施氫能發展“六年夜工程”,綠色氫能產業規模增長20%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99.建設西部高空經濟中間,爭創城市空中路況治理等試點,建成高空航空器起降設施140個以上,開通高空運營航線100條以上。(牽頭單位:市路況運輸局)
100.鼎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推進聰明公交、自動泊車、無人配送等聰明化場景應用,不斷晉陞“成都造”汽車brand影響力。(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市路況運輸局、市郵政治理局)
101.積極發展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腦機接口、群體智能、量子科技、商業航天等未來產業,新布局未來產業孵化加快園7個,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02.鼎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完美“蓉易貸”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打造金融產品服務“縱貫車”“自選超市”。(牽頭單位:市金融局)
103.開展產融對接活動200場以上,新增信貸投放6500億元以上,新增上市(過會)企業5家以上。(牽頭單位:市金融局)
104.實施下降全社會物流本錢專項行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05.打造西部農產品骨支流通走廊,培養建設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06.建強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培養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形式。(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107.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會,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設置裝備擺設改造,加速建設國家數據標注基地。(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08.數字經濟焦點產業增添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在15%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市發改委)
109.完美中小企業“智改數轉”普惠性服務體系,支撐實施“微改革”,推廣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增上云企業2萬家以上,與企業攜手邁進加倍美妙的“數字未來”。(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110.實施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brand”戰略。(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111.晉陞打造郫縣豆瓣、邛酒、女鞋、家居等區域brand。(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112.支撐開展“成都造”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促銷活動,發布“成都工業精品”100項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113.新培養百億級工業企業3家以上,新增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2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偉人”企業30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114.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0家以上,推動企業成長、產業晉陞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五、聚焦發揮經濟體制改造牽引感化,加力增強發展動能、晉陞發展質量
115.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企業向園區集中、服務向園區集成,千億級園區達到14個以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16.實施園區優化強承載攻堅,優化梯度布局、劃定四至邊界、明確發展定位台灣包養網、補齊設施短板,有序奉行“一區多園”等運營形式。(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17.支撐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強化輻射帶動,支撐雙流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開區,推動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設立省級開發區。(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18.園區內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5萬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19.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8萬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120.實施科技創新促轉化攻堅,編制園區重點產業鏈技術創新圖譜,構建完美園區“技術攻關+結果轉化+高端產業+人才服務+金融服務”創重生態體系,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000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121.實施擴權賦能增活氣攻堅,依法規范下放市級治理權限。(牽頭單位:市委政研室)
122.搭建“園區通”線上服務平臺,推動政務服務窗口向園區延長,實現“園區事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23.實施尊商重商優環境攻堅,樹立園區企業“網格化”服務體系,發布園區涉企服務事項清單,變“企業跑腿”為“上門服務”。(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24.強化園區要素支撐,開通園區嚴重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深化“畝均論好漢”改造。(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25.健全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供應體系。(牽頭單位:市規劃和天然資源局)
126.制訂“產業園區人才政策包”,建設人才服務站點25個。(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
127.實施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行動,制訂“個性+個性”支撐政策,支撐全國百強縣增量進位,打造各具特點、動力彭湃、活氣充分、競相發展的縣域經濟引擎。(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28.推動構成城市新區引領、中間城區支撐、縣市新城衝破的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式。(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129.支撐縣市新城隨機應變發展特點產業,開展百億主導產業攻堅行動,推動每個縣市瞄準1—3個主導產業集中發力、久久為功。(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
130.持續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縣市新城延長,依托“蓉易學”平臺強化優質教導資源開放共享。(牽頭單位:市教導局)
131.加強跨縣市、跨片區途徑和“四好農村路”建設。(牽頭單位:市路況運輸局)
132.深刻推進城市 TC:
發佈留言